- ·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栏[06/30]
- ·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收[06/30]
- ·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投[06/30]
- ·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征[06/30]
- ·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刊[06/30]
从精神病到网红大师,沈巍账上多了200万,却为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图文来源网络 沈巍的一天从下午7点开始。 此时,街灯陆陆续续亮起来,人群三三两两走出写字楼,如果留心,你能在杨高南路地铁站附近看到他,拖着黑色的大袋子,在垃圾桶里翻找
图文来源网络
沈巍的一天从下午7点开始。
此时,街灯陆陆续续亮起来,人群三三两两走出写字楼,如果留心,你能在杨高南路地铁站附近看到他,拖着黑色的大袋子,在垃圾桶里翻找他今日的晚餐。
如果幸运的话,能翻到一份只扒拉了几口的盒饭,撇去上层的油花,便足够果腹。
解决了口粮,剩下的都算额外收获。
玻璃、塑料、易拉罐都能换钱,合适的旧衣服、旧鞋子收作自穿,报纸、书刊则是恩赐,他享受阅读,每天吃饱喝足,花4、5个小时读报看书,乘着夕阳翻完垃圾桶,然后回到临时落脚地——可能是长凳上,可能是桥洞下,沉沉睡去。
这样的日子,沈巍过了26年。
2019年3月,有短视频主播将他讲国学的视频发到网上——一个鹑衣鹄面的流浪者,却能谈稻盛和夫,讲《尚书》、《左传》,张口就是“善始者众,善终者寡”。
人们评价为“大师在流浪,小丑在殿堂”,巨大的反差引来巨大的流量,主播、网红机构闻风而动,高科西路人满为患,安静的日子结束了。
沈巍成为红人“流浪大师”,他剪去凌乱的长发,住干净的宾馆,穿整齐的衣服,在全国各地奔波“讲学”,一个月能赚几万块钱,还有了粉丝团,认了干儿子,来来往往的人都称他“沈老师”。
日子似乎变好了。
然而仅仅一年后的5月22日,拥有140万粉丝的沈巍突然宣布无限期退网停播,“私信关闭,手机停用,静心修养沉淀一段时间”。
经历过旁人的热捧和冷眼,从一无所有,得到再失去,沈巍形容这一切,就像人生第一次中了500万的彩票,但他把票根丢掉了。
“会有失落感,但做这个决定(退网)一点都不艰难。”
01
最早的时候,是过路的网友发现了沈巍。
2018年11月,初冬的上海有了凉意,行人匆匆,沈巍坐在杨高南路地铁站边的路沿上读一本《尚书》。
书页很新,和他脏兮兮的“造型”相去甚远,路过的人们看他一眼便匆匆赶路,有人走过去,不一会又折了回来。
“您看什么?”
——“《尚书》。”
“能讲讲吗?”
遇上愿意和他聊这些的人不多,沈巍讲“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又絮絮叨叨说了些其他,那人拿出手机,“能拍您吗?”
事情是悄悄发生变化的。
一开始,附近饭店的服务员受托要送书给他,再后来,有人要给他送吃送喝,沈巍都拒绝了——他什么都不缺,最后实在无奈,收了一本《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和艺术》。
等那段视频的播放量超过百万的时候,狂欢开始了。
媒体来了,想采访这位“国学大师”;
网红机构来了,想签下这个“香饽饽”;
做生意的老板来了,想找个机会带货;
想红的人来了,合个影就能蹭一波流量;
有粉丝来了,穿个故意剪破的军大衣,要“垃圾分类,拯救人类”;
就连示爱的都来了,声嘶力竭地喊着要嫁给大师;
当然,她来晚一步,已经有人自封“师娘”了…
一茬接一茬的人各怀目的来到高科西路,以沈巍为原点挤作一团,人们仰着脖子,举起手机,拍流浪大师,也拍大师身边形形色色的人,“宛如一场宫斗”。
他们的目标只有一个,“得大师者得天下”。
但沈巍的生活乱了套。
文章来源:《国际精神病学杂志》 网址: http://www.gjjsbxzz.cn/zonghexinwen/2021/0225/5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