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个人与革命对格非人面桃花的精神分析式解读

来源:国际精神病学杂志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4-20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人面桃花》是格非“乌托邦三部曲”的第一部,主要讲述了晚清末年少女陆秀米追求乌托邦式的世外桃源社会所经历的一系列故事。小说从陆秀米的疯子父亲出走,神秘表兄张季元出

《人面桃花》是格非“乌托邦三部曲”的第一部,主要讲述了晚清末年少女陆秀米追求乌托邦式的世外桃源社会所经历的一系列故事。小说从陆秀米的疯子父亲出走,神秘表兄张季元出现作为开端,之后经历了陆秀米出嫁被劫到花家舍,革命、革命失败后出狱归乡,最终以悲剧结尾。

传统的革命叙事喜欢“革命+爱情”模式,而对于《人面桃花》来说,秀米对于张季元的感情与传统上的爱情观念不同,更多的是性本能的反应以及受厄勒克特拉的恋父情节的影响。也正是由于对于张季元的这种恋父情节导致秀米也走上与父亲陆侃、张季元同样的道路。另外,即使是“爱情+革命”的叙述模式,对于革命以及主人公个人情感的描写也都是为了革命本身而描述,爱情最终屈服于更加伟大、无私的革命。但是在格非这里不同。格非更加注重对人的精神方面的探求,与其说是革命,不如说是力比多的升华作用使对性的欲望升华为社会性的追求。在这里,革命不是无私伟大的为人民服务,而是受压抑的欲望寻找到了另一个出口释放。被视为有奉献精神的革命者也成了为了一己私欲而疯狂的“疯子”。格非解构了传统的革命叙事,并重新建构了新的革命叙事方式。

一、性与革命

弗洛伊德认为性冲动为人类文化、艺术和社会的成就作出了极大贡献。对性的压抑以及自我本能与性本能的矛盾却可能造成神经病,但是有一种可以防治疾病的历程——升华作用:“因为有了这个历程,所以性的冲动乃能放弃以前的部分冲动的满足或生殖的满足的目的,而采取一种新的目的——这个新目的虽在发生上和第一个目的相互关联,但不再被视为性的,在性质上需称之为社会的。 ”[1]

《人面桃花》的小说中,秀米的父亲陆侃以及张季元都幻想建立一个乌托邦社会。陆侃追求的是桃花源式的社会,而张季元作为革命党虽然更加激进,却也同样想象着一个更加浪漫的大同社会。曾经天真烂漫的少女,正是因为父亲的出走以及张季元的到来开始真正接触更广阔的世界。陆秀米的“恋父情节”是导致秀米走向革命的最主要因素。

小说的开始就以陆秀米经历初潮,羞耻地清洗自己的衬裤开始。这意味着秀米开始了第二次性发育。之后在秀米与翠莲去妓女孙姑娘家找宝琛,虽然没有明说,但聪明的秀米能感到其中的异样。父亲失踪后寻找父亲的工作并没有持续很久,神秘“表兄”张季元的出现,让寻找父亲的行动搁置了一段时间。而这个身份神秘的张季元则成了秀米心中“父亲”的替代物。

张季元能成为秀米心中的父亲形象的代替物有很多成因。首先,张季元的出现就带着神秘,而这种神秘又指向了秀米母亲与张季元之间的关系上。秀米母亲在介绍张季元的时候,说是远方亲戚,但在让秀米对张季元称呼上却改来改去,先是叫“表叔”、后又改口与自己关系更近的“表舅”。最后张季元让秀米称他为“表兄”。这三个称呼很有意思。秀米母亲将“表叔”又改口为“表舅”,首先表明其实张季元与秀米家其实并无实际关系,同时若改口为“表舅”则与自己更亲近,等于说张季元是秀米母亲自己的“表兄弟”了。在文学中兄妹之间(尤其是表兄妹)总有着一种暧昧关系,中国传说中女娲与伏羲就是兄妹关系之后结合繁衍后代;古希腊神话中宙斯、赫拉也是兄妹结合;圣经中也有亚伯拉罕与撒拉等等兄妹结合的例子……秀米母亲的这种改口,似乎也正是在无形中承认了她与张季元之间不可告人的关系。而张季元则让秀米叫自己“表兄”,这之中的暧昧也可想而知。

其次,张季元住进了陆侃的阁楼。秀米的父亲陆侃在发过一次“疯病”后就被关在了阁楼里,久不出屋。秀米也仅仅是在逢年过节之时见一见父亲,给父亲磕头。这样的经历,让阁楼也无形中代表着父亲的形象。张季元替代父亲入住了阁楼,也鲜少下楼,“这使秀米多少产生了这样一个幻觉:父亲并未离开”[2]。

最后,张季元与秀米的父亲同样被视为“疯子”,有着在别人看来不切合实际的乌托邦构想。小说中对秀米的父亲的疯病的来源众说纷纭。可以确认的是,秀米的父亲对于《桃花源记》所描写的桃花源有着执念。陆侃认为普济曾经是陶渊明所写的“桃花源”所在地,并想要在普济重新建立这样一个世外桃源:让全村家家户户的门前都种桃树,“在普济造一条风雨长廊,把村里的每一户人家都连接起来”[3],这样村民就不用在饱受日晒雨淋。而张季元历来也是各种“疯言疯语”。张季元是革命党蜩蛄会成员,一直私下进行革命活动,他曾经说过,以后男女皆不需婚嫁,只要喜欢直接住在一起,并且表达了平等自由的观念。这样的一种在外人看来是痴人说梦的设想与陆侃相同。


文章来源:《国际精神病学杂志》 网址: http://www.gjjsbxzz.cn/qikandaodu/2021/0420/664.html



上一篇:门是风的眼
下一篇:幻狱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投稿 |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版面费 |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论文发表 |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