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本科护生对精神病患者歧视现状及其与精神病接

来源:国际精神病学杂志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11-1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病耻感指患者因疾病产生的一种耻辱体验,其核心概念为刻板印象、偏见和歧视,反映了一种负性的情绪体验[1-2]。精神病患者社会歧视指对精神病患者采用歧视、贬低的态度和行为倾

病耻感指患者因疾病产生的一种耻辱体验,其核心概念为刻板印象、偏见和歧视,反映了一种负性的情绪体验[1-2]。精神病患者社会歧视指对精神病患者采用歧视、贬低的态度和行为倾向[3]。公众因对精神疾病患者的消极认识为患者贴上“标签”,使得精神病患者基于社会的偏见而受到不公平对待[4]。国内外研究显示[5-7],对精神病患者的歧视不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治疗、康复,还成为了患者回归社会的主要障碍。国外对于精神病患者病耻感的研究已经大量开展,国内的相关研究也逐渐展开,但多集中于患者及其家属,不同身份、不同地区的社会群体对精神病患者的歧视态度仍有待探索[6]。本科护生作为未来护理队伍的中坚力量,对精神病患者的态度不但影响精神科护理质量,还影响本科护生将来选择精神科护理作为职业的意愿[8]。本研究拟调查本科护生对精神疾病患者的歧视现状,分析其与精神病接触程度的相关性,以期为护理教育者制定教育计划提供一定的参考和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便利抽样方法,于2017年4—5月抽取广州市某医科院校护理学院大学三年级第2学期的本科护生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18 岁;(2)全日制本科护生;(3)已完成“精神科护理学”理论授课与见习;(4)具有完整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5)知情同意,自愿参加研究。排除标准:具有严重精神疾病。

1.2 调查工具

1.2.1 一般人口学资料问卷 自行设计,包括性别、年龄、学历层次、家庭居住地、是否独生子女、入校前第一志愿(护理学/非护理学)、生源性质(文/理科生)等一般人口学资料,以及是否有亲戚、好友或同学患有精神疾病等。

1.2.2 歧视精神疾病患者评估量表 由曾庆枝等[9]于2009年编制,用于评估公众对精神疾病患者的歧视程度。该量表包括隔离、危险、能力3个维度26个条目。其中,隔离维度14个条目,内容涉及对精神病患者社会交往方面的歧视态度或行为,包括“患者是否可以成为新来的朋友、是否愿意与患者交谈、做邻居、住在一起、一起工作、交往、谈恋爱、结婚、同乘一辆车上下班”等;危险维度8个条目,内容与对精神病患者危险趋向的评价有关,包括“患者会给其他人带来危险、许多患者会犯罪、患者行为难以预测、遇到精神患者会害怕、会觉得不安全”等;能力维度4个条目,内容涉及对患者能力方面的歧视,包括“患者是否能建立自助组织、是否能适应学校生活、是否能独立生活、是否能获得平等工作机会”。采用Likert 5点计分法,从“完全不赞同”到“完全赞同”分别赋值0~4 分,其中条目 1、17、21、23、24 为反向计分。 总分0~102分,得分越高,表示对精神疾病患者的歧视程度越高。该量表的Cronbach ɑ为0.89[9]。

1.2.3 精神病接触程度问卷 采用Corrigan等[10]2001年研制,曾庆枝等[9]汉化的精神病接触程度问卷,用于评估公众与精神病的接触程度。该问卷仅有1个条目,采用1~11级评分测量评估对象和精神疾病患者的亲密程度,从 “我从来没有看到过精神患者”到“我有精神疾病”分别赋值1~11分。得分越高代表与精神疾病接触越亲密,1分代表与精神疾病无接触,7分代表中等亲密程度,11分代表高度亲密程度。源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为0.83[10]。

1.3 调查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方法。由研究者使用统一指导语解释问卷填写意义及方法,取得同意后现场发放问卷,回答完毕即刻回收问卷。共发放问卷160份,回收有效问卷141份,有效回收率为88.1%。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EpiData 3.1录入数据,采用SPSS 20.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呈正态分布时以均数、标准差描述,若为偏态分布则采用中位数及四分位数 M(P25,P75)描述;计数资料以率、构成比描述。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讨精神病接触程度与对精神病患者歧视的相关性。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141名本科护生,年龄19~24(21.)岁;其中男 11 名(7.8%),女 130 名(92.2%);独生子女 36名(25.5%),非独生子女 105名(74.5%);生源地:城市 42 名(29.8%),县城 21 名(14.9%),乡镇 14名(9.9%),农村 64名(45.4%);入学第一志愿:护理学 47为名(33.3%),非护理学 94名(66.7%);生源性质:理科生 95 名(67.4%),文科生 46名(32.6%);有亲戚患精神病20名 (14.2%);有好友患精神病27名(19.1%);偶尔寻求过精神方面的帮助52名(36.9%)。


文章来源:《国际精神病学杂志》 网址: http://www.gjjsbxzz.cn/qikandaodu/2020/1112/506.html



上一篇:被囚禁的动物
下一篇:团体干预在改善护理专业学生对精神病公众污名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投稿 |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版面费 |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论文发表 |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