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弗洛伊德式精神分析下的电影理论研究

来源:国际精神病学杂志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7-2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作者简介】桂凯丽,女,山东东营人,长江大学文理学院教师。 精神分析是由奥地利著名精神病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所开创的独特心理疗愈过程。此疗愈过程中的基本程序恰恰与

【作者简介】桂凯丽,女,山东东营人,长江大学文理学院教师。

精神分析是由奥地利著名精神病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所开创的独特心理疗愈过程。此疗愈过程中的基本程序恰恰与电影理论中内求于心的心理情感、心理活动、心理表达等息息相关,透过针对精神分析的潜意识矛盾、冲突、刺激等的探析能够为电影理论寻获一种由内而外的更高级的创制表现,同时,亦能够为精神分析本身寻获一种将潜意识或无意识的极易致病的情结向受控的意识域的递进与引领,从而实现针对性的心理释然的疗愈过程。

一、 基于文本的原初应用

(一)精神分析的初步假说与释梦式表达

假说与释梦是弗洛伊德心理应用的一种最基本且最初步的解析,假说与释梦最原初的应用是被广泛地注入到精神分析过程中;同样,在电影理论中假说与释梦的经典案例亦不胜枚举,从广义而言,所有的电影都可以划归为一种针对一场大型梦境的假说与释梦解析,而精神分析过程中的假说与释梦则属于一种释梦意义下的心理释然。[1]相对于电影的人为造梦,人的梦更具自然性、油然性、悠然性,梦的这种特质恰恰是电影理论需要深刻领悟、参照、模仿的堂奥。假说是一种观心、向心、问心式的文本,其所针对的是人性化的表达与人性化的内心,这种假说在精神分析的视阈下,远远要比电影理论更加透彻与深远。而电影理论中的假说则受制于创制技法而显得过于如履薄冰。从释梦进行观察,精神分析中的释梦更具开放性、无极性、发散性,这种针对梦境的释然是电影理论与创制所无力完美表现的,因为即便是后现代电影的极速发展,亦难以将梦境中的释然透过文本驱策着的造梦加以深刻、完美地表达出来。梦由心的文本而造,而电影则需要由梦的文本来缔造。

(二)显意与隐意表达

如果说精神分析理论与电影理论有什么不同的话,那么最大的不同可能就是精神分析中的梦与电影理论的造梦。二者在意象化表达方面有巨大不同,精神分析中的梦有着极其模糊的显意与隐意与彼此交织的更为错综复杂的表达;而电影理论的造梦出于电影创制的主观意图的介入与参与,而在显意与隐意的自如转换等诸多方面都无法与真实的梦境相提并论。由此可见,精神分析针对电影理论文本的最大规训,就在于意象化创制方面的显意与隐意的自由转换,显意虽然更加直白、直露、直观,然而在许多意象化表达的情境下,却反而是电影文本创制的大忌,而如果能够将这些显意的文本化的表达透过造梦的隐意技法加以实现,那么,必定能够极大地提升整部作品的意涵。[2]例如,在影片《盗梦空间》中即进行了显意与隐意的精神分析的最佳应用,层层嵌套的梦境,在影史上第一次如此复杂地出现在大银幕上,梦境与梦境层级的跳转令观众目不暇接,而恰恰是这种梦境的层级及其跳转为观众赋予了一种情绪的延伸与情节的延展,从而实现了一种显意与隐意深度融合的心理释然表现。

(三)梦的检查与象征表达

之所以将电影称之为一种造梦的过程,是因所有成功的电影都能够或主动或被动地采取了一种与精神分析中梦的象征性地检查潜意识并反映潜意识略同的技法。[3]基于潜意识催眠与精神疏泄等亦为电影理论带来了一种令观众产生意识麻木,从而引领着观众由共鸣而沉浸,由沉浸而移情地在精神层面上将自我意识与他者意识形成一种形而上的深度融合。观众甚至能在潜意识滑入沉浸的过程中,以主动意识挣脱潜意识,进而实现一种主动意识与影视映像中的虚拟世界并行或平行的更加高级的移情式表达,而欲达致这种境界尚需电影理论在精神分析的高级应用探索方面做更多文本性的深入研究与影视艺术实践等。基于精神分析的原初检查与象征性的表达将这种造梦的过程进行着一种更具形而上意义的梦的愿景反映、重现、升华,唯其如此方能彻底解决电影理论中所谓由沉浸而移情的这一巨大的瓶颈问题。

二、 基于心理的进阶应用

(一)精神分析进阶中的欲望代偿

从精神分析的进阶应用而言,每一个个体都具有着巨大的迥异性、差异性、独特性,一旦将这种精神分析的进阶应用成果付诸于影视艺术的光影之中,则由这种进阶技法所塑造出来的角色人物就将不再是同质化与脸谱化的,亦将不再是令观众似曾相识的形象。而基于这种进阶创制的影视艺术作品也由此而获得了一种更加抽象化象征性的存在意义与价值。如果针对这种独特性进一步深究,则可将其归结为一种心理学抽象意义上的,人性的他者欲望之谜题的终极解答。显然,对于几乎所有的普通人类而言,我们都曾是欲望的奴隶,无论是原生性的欲望,还是外部牵系下的后天的他者欲望等,都会对精神分析进阶意义下的个体产生主动或被动的隐性驱策;而每一个个体的独特性亦在这种错综复杂的一进一退的欲望驱策之下表达得多姿多彩丰富。实际上,即便是西方发达国家的电影也常常会出现人性往往置诸于心理之上的误区,人性必须顺位于心理表达之后,而最终才是梦的欲望的代偿与满足。


文章来源:《国际精神病学杂志》 网址: http://www.gjjsbxzz.cn/qikandaodu/2020/0729/397.html



上一篇:基于临床病例学习教学法在精神病学临床教学中
下一篇:《精神病学》CBL改良教学模式的探讨<sup>*</su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投稿 |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版面费 |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论文发表 |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